“田边小草”的倾心著作,林翊黄玉兰是小说中的主角,内容概括:【种田文➕情感➕生活➕美食➕主角➕温馨➕拆迁➕无空间金手指➕人性➕并非爽文】
男女主都是土著,安分守己种菜养娃,盖房拆迁,小户人家过日子精打细算,不会一飞冲天。
男主深爱妻子,不得已离家到海上远洋,只为承担家庭经济责任。
女主和婆婆齐心协力养娃盖房,与牛鬼蛇神斗智斗勇。
《拆迁小户人家(林翊黄玉兰)火爆小说_《拆迁小户人家》林翊黄玉兰小说免费在线阅读》精彩片段
三宝村要拆迁了!
从千禧年就开始的传言,这一次终于要实现了。
村口的电线杆喇叭下面,站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村民,望着刚贴出来的三光政策交头接耳,对于他们来说,不管接下来政府弄出什么样的宏大伟业,他们只在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值多少,将来被打发到哪个嘎啦角落里。
无论这里造地铁也好,盖楼盘也罢,通通与他们无关,他们只关心自己腰包里能装多少。
于是,三五成群的村民到大队里找大队书记梁有才。
大队书记梁有才一天下来说的口干舌燥,玻璃杯子里的水就没断过,金黄色铁盒子里的茶叶,一遍一遍泡了数十次,香烟隔在抽屉里,斜着眼偷瞄了几回,喉咙痒的难受也没拿出来抽。
村民一波又一波的,那可是软中华,分给这些不相干的人,他可舍不得。
他让村民回家把归属的宅基地上多盖房子,菜地里没有装大棚的抓紧装,鱼塘里有鱼的抓紧卖,没有娶老婆的赶紧娶,没有结婚证的赶紧办,没有生孩子的抓紧生,没有户口的赶紧迁,多一口人多一套房,又能多出几十万。
“书记,你看俺家的大狗能不能讨上老婆。”
说话的人是李大狗的老子,李根田。
李根田被晒得通红的脸上泛着黝黑的亮光,笑起来露出满口的黄牙。
书记放下手里的水杯,揉着自己的太阳穴道:“根田,空了带大狗去北京上海大医院看看他这里有没有问题,有问题抓紧治,别耽误了孩子,三十好几的人了也老大不小了,将来进了小区住上新房,不能再像小孩子一样追着人家姑娘搂搂抱抱。”
“诶,俺知道了,等拿到钱带他去北京上海看看,省里医院去过了,就剩北京上海还没去。”
李老头感激的把书记的话放在心上。
人群里有人噗嗤笑了:“李老头,你把家里几个鱼塘填了,盖上几栋楼,一定能拿到上千万赔偿款,十个老婆也能讨的来。”
李老头咧开嘴憨憨的笑,不在意众人的嘲弄,李书记向他们挥挥手,他可没功夫再接着扯闲篇,下午还要开会,看了一眼手表时间。
“好啦!
都回去各忙各的。
该行动的行动,抓紧动员起来,家里差多少,能盖多少盖多少,多盖多拿,不盖不拿,拆迁政策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。”
回去的路上,有那会算账的村民早就在心里算过,一家人两户加在一起起码也有一百多万的赔偿金了。
一百多万在三宝村很多人眼里,简首就是天文数字,再拥有几套房,是多少打工人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。
尤其像他们祖祖辈辈都是泥腿子出身,一年到头仅靠卖菜兑给小贩子,一年下来能攒个一万块都相当滋润了。
三宝村原名河西村,地理位置处在长江西南,与秦淮河毗邻,经过时代变迁,这块地被开发商看中,终于被政府想起来了。
河西村还是河西村,官方政府一首就没改过,是被其他几个主城区定义为三宝村,又名“吉祥三宝。”
被调侃的河西村,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多都从事,保安、保洁、保姆。
长此以往,这就是他们眼中的三宝村了。
三宝村这次扬眉吐气了,不仅地位攀升,被政府纳入了主城区,还要在这一片土地上造地铁,盖大楼,盖商场,盖医院,对标市区最繁华地带新街口。
但凡那里有的,这里统统都有。
人群里的黄玉兰心事重重的回到家,她也没有心思去地里做农活了,独自坐在自家门口望着空旷的院子发呆。
丈夫走了有五年,留下了唯一的三间砖瓦房,因为走的急,前后院还没来得及盖,拉的几方红砖还堆在院子里,经过雨水洗礼,变得残破不堪,有的上面长了厚厚的青苔。
她看向隔壁梁有才家前后盖的密密实实,三层高的楼房两侧,空余位置也搭建了极不协调的石棉瓦空中楼阁。
她感叹了一句:真是物尽其用,没有浪费半分空间。
“妈,大舅找过你,提出要帮咱家盖房,是什么原因没答应?”
林翊从后门进来,手上提着水桶,里面有几条活蹦乱跳的草鱼。
“唉呀!
你爷爷家鱼塘里的鱼都长这么大了?”
黄玉兰没回答林翊的问题,伸手把里面几条巴掌大的鲫鱼捞了出来,放进手边的一个篮子里。
“妈,大舅打电话给我了,问我要不要盖房。”
林翊又重复了一遍。
“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,他借钱,帮忙找人,都是不要求还的,你要把这份人情记在心里一辈子,这样我怎么可能答应呢?
现在河西村都在盖房,工价相当高,以前一个半斤八两的泥瓦匠一天只要150,现在是300都请不到好的了,更何况咱家这条件,哎!”
黄玉兰深深的叹了一口气,望着篮子里活蹦乱跳的鱼,无可奈何的笑了笑。
手里没有钱,也不愿意接受大舅的帮忙,林翊不明白母亲在担忧什么。
“妈,咱们拿到拆迁款可以按照银行最高利息支付给大舅。”
或者他也可以继续外出押船,虽然辛苦会有危险,至少比他现在当保安挣的多得多。
黄玉兰拿走篮子,“你大舅下午可能就来了,你把你的想法告诉他,看他愿不愿意接受吧!”
她转身去了厨房,打开水龙头把鲫鱼放在里面养着。
望着鱼儿欢快的跳跃,纯净的水流,黄玉兰鼻子一酸,心里突然就难过起来。
丈夫原本可以不用死的,她不应该同意丈夫做手术,不应该把所有希望交给医生,满心满意的等丈夫归来,主持大局,盖房造屋,带领一家人过上好日子。
她想,就算保守治疗,不做手术,丈夫也能多活五年,也能看到儿子结婚,孙女出生。
然而没有如果,丈夫就是死在了手术台上,再也没有回来过。
儿子结婚才一年多,外面欠的外债都还没还完,现在又能到哪里找钱盖房。
哥哥提出要帮忙,她很感激,心里早就想过拿到拆迁款多给一份谢礼,只是这份谢礼有大有小,有轻有重,不能太多了,也不能太少了,太多了她舍不得给,太少了会引起嫂子的不满,容易引发亲情的溃崩。
她知道哥哥也不容易,每天起早贪黑的到城里送牛奶,把女儿培养到大学毕业,参加工作,如今苦尽甘来,退休在家守着一间小超市,也算是过上充实自在的生活。
还没到下午,门口停着一辆摩托车,黄有德真的来了,跟着一起来的还有媳妇王秀玲。
黄玉兰从地里回来,见儿子泡了两杯茶,放在哥嫂面前,三人己经面对面坐下来攀谈。
王秀玲笑盈盈的起来,“玉兰,都多久没见到你了,怎么看起来瘦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