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!这里有一本牵着乌龟去散步的《【少先路27号的日子】》等着你们呢!本书的精彩内容:时光的河,载着这艘名为青春的小船,一路兜兜转转的前行。2012到2015,少先路27号。一段充满青春色彩的求学之旅,曾经的那些同学,你们还好嘛?如果侥幸看到这篇文章,请留下你的足迹。
《【少先路27号的日子】(郭志远韩雪)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_完结小说【少先路27号的日子】郭志远韩雪》精彩片段
报名点就设在紧闭的校门之外。
几张课桌拼成临时工作台,后面坐着几位表情严肃的老师。
人群如同潮水,一波波涌向那张小小的桌子,家长们挥舞着材料,声音嘶哑;学生们则像受惊的雏鸟,紧紧跟在父母身后,眼神里充满了惶恐与期盼。
看到这个场景,三个孩子的家长也随即加入人群,排起了队伍。
热浪混着人声扑面而来。
郭志远感到手里的文件夹变得滚烫,里面那张成绩单和户口本复印件,仿佛是他全部的家当和希望。
他听着前面一位父亲用流利的本地话与老师交流,心一点点往下沉,他几乎不敢开口,怕自己带着巴拉亥泥土味的乡音一出口,就会引来不屑的目光。
"那边!
墙上贴的是什么?
"韩雪个子小,灵活地钻到前面,指着校门旁围墙上一片醒目的红色喊道。
是红榜!
好几张巨大的红色榜单,贴在学校的围墙上,上面密密麻麻的烫金名字,在阳光下闪着骄傲的光。
那是提前批和高分录取者的荣耀榜,是通往康庄大道的通行证。
郭志远仰起头,目光涩然地扫过那些陌生的名字。
这些人,曾与他同场竞技,如今却己身在不同的云端。
一种混合着不甘、羡慕和些许屈辱的情绪,哽在喉头。
就在这时,他的目光被牢牢锁定了。
在红榜偏上方的位置,一个名字清晰地跃入眼帘——武文静。
这个名字似乎带着某种魔力,在一众名字中脱颖而出。
字迹娟秀,却又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。
它不属于他认识的任何一个人,却莫名地吸引了他。
是因为它听起来格外安静美好?
还是因为它高悬于这象征胜利与资格的红榜之上,代表着他此刻渴望却不可及的那个世界?
他看得有些失神。
八月的阳光灼热而耀眼,倾泻在红榜上,"武文静"三个字被镀上了一层近乎神圣的金色光晕。
那么近,仿佛就在眼前;又那么远,隔着一道他尚未能跨入的门槛。
"别发呆了!
"王瑾用胳膊肘碰了他一下,她凭借身高优势,从人缝里讲家长们拿到三张预报名表取出,说到:"快,找个地方填,后面人越来越多了!
"郭志远猛地回过神,接过那张轻飘飘却又重若千钧的表格。
指尖因汗湿而有些打滑。
他退到人群边缘,找了个树荫下的角落,将表格垫在粗糙的树皮上,从上衣口袋郑重地取出那支灌满蓝黑墨水的钢笔。
姓名:郭志远。
毕业学校:培英中学...他写得极慢,极用力,每一笔都像是在雕刻自己的未来。
写到"家庭住址"时,他停顿了一下,笔尖悬在空中,最终还是工工整整、一笔一划地写下了 "东河区巴拉亥村" 。
这七个字,承载着百年的重量与黄河的潮气,也承载着他此刻全部的希冀与卑微。
写完这一栏,他仿佛用尽了力气,轻轻吁出一口浊气。
他忍不住再次抬起头,越过攒动的人头和冰冷的校门铁栏,望向围墙上那个名字。
武文静。
他在心底又默念了一遍,舌尖仿佛尝到一丝微凉的清甜。
这个素未谋面的名字,连同这个燥热的、混杂着渴望与惶恐的午后,连同身后那个渐行渐远的百年老村,一起深深地镌刻进他十六岁的记忆里。
前路依旧迷茫,校门依旧紧闭。
但此刻,一份模糊却强烈的执念,如同石缝里钻出的嫩芽,悄然顶开了所有的不安与自卑。
他低下头,拧紧笔帽,将填好的表格紧紧攥在手中,像握着一枚通往新世界的船票,朝着校门口那喧嚣而充满希望的人潮,一步步走了过去。
报名结束,沿着来路返回,郭志远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,坐上返乡的大巴,三个才16岁的孩子各自和家长交流着。
郭志远的母亲在旁边问到:“志远,今天报名啥感觉?”
郭志远想了片刻,脑海中闪过着城市街头的车水马龙,劳动公园悠闲的生活,校门口的人头窜动,压下心头的期许说到:“妈,城里和村里太不一样了,人多,车多,学校也高级,我感觉我上学的压力会很大!”
郭志远的妈妈看着面前忐忑的孩子,带着慈爱的鼓励道:“志远,压力大就对了!
城里学校可不比咱这里,那人多,事情也多,不管啥事你都要低调一些,不要张扬,好好学习,和同学,老师打好关系,妈看好你,你这孩子打小就聪明,有压力才有动力!
好好学,学出个样子,考上个好大学,也算圆了妈妈没上大学的遗憾”。
(郭志远的母亲姓张,老家是另外一个省的,家里兄弟姐妹5个,排行老二。
当年学习很好,人长的也漂亮,能歌善舞,是学校出名的校花。
高考那年,家里除了大姐己经上班,还有西个孩子都在上学,可偏偏家里出了情况,一下子陷入了困难,郭妈为了缓解爸妈的压力,保证弟弟妹妹继续上学,高考后虽然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却没有选择上学,而是随着一个远房亲戚来到钢城务工,边打工边支援家里。
因此,留下来了一份未能上大学的遗憾。
后来在务工的时候,遇到了老实本分,性格开朗的郭爸,草原汉子的真诚与热情打动了郭妈。
就在朋友的撮合下在钢城留了下来。
婚后,夫妻二人商量后,决定回到农村打拼。
经过10多年的辛勤劳动,同心协力,把小家庭过的风生水起,日子虽然不是特别富裕,但也是家庭美满,邻里和谐。
俩人育有一儿一女,郭姐己经考上市重点高中,郭志远也走到了命运的关键点)郭志远点点头,用心记下母亲的叮嘱,心里暗暗发誓,一定要努力学习,考上好大学,给爹妈争脸,替母亲完成那个青春时的遗憾。
随即,郭志远的母亲讲到:“今天报名那会儿,你们填报名单的时候,妈妈遇到一个咱们附近镇子阿姨,我听见她操着一口本地口音,就上去聊了一会儿,还挺投缘。
她们家两口子也是一儿一女,为了孩子早早的来了城里务工,目前在城中村定居。
她闺女和你一个学校,好像是叫啥武文静,听说学习可好呢,要不是中考时突然重感冒,考试受了影响,都不会来附中,你呀,好好学习,有机会和人家见面了请教请教……武文静?!”
郭志远没听清母亲后面话,只是在听到这个名字后就思绪万千,那不是学校红榜上的名字嘛?!
缘分真是巧妙,一天内两次听到这个名字,他的心中暗暗掀起了一阵波澜,心头不禁涌起一股期许,武文静,到底是怎样一个女孩呢?!
就这样,郭志远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城市生活的期许,在青春懵懂的年纪,开启了师院附中的求学生涯。
这时,谁也想不到,两个从未有过交集的少男少女,因为一场中考失利,在命运的安排下,在师院附中的擦出怎样绚烂的火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