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燃烧的星火窗外的蝉鸣象是永不知疲倦的夏之交响,一波高过一波,
试图穿透图书馆厚重的玻璃窗。阳光被繁茂的香樟树叶切割成细碎的金斑,
洒在摊开的、散发着油墨和旧纸特有气息的书页上。我坐在靠窗的老位置,
指尖无意识地划过书页边缘,心思却早已不在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上。
期末考试的空气里弥漫着焦虑和汗水的气味,连呼吸都带着一种黏稠的紧迫感。
就是在这样一个人人自危、埋头苦读的午后,我第一次清晰地注意到了陈烁。他坐在我对面,
原本是属于另一个陌生同学的座位。那个同学刚收拾东西离开,他就自然地坐了下来,
像一片羽毛悄然飘落,没有惊动任何人,除了我。他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棉T恤,
洗得有些发旧,却异常干净。头发柔软地搭在额前,
低头时会在挺直的鼻梁上投下一小片阴影。他摊开一本厚厚的《西方音乐史》,右手握着笔,
偶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什么,手指修长,骨节分明。我的心跳漏了一拍,
随即像被惊扰的鼓点,杂乱地敲击起来。陈烁,音乐系的才子,
他的名字偶尔会出现在校园论坛的讨论里,或是某些小型音乐会的海报上。我,
中文系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生,从未想过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交集。图书馆这么大,
座位那么多,他偏偏选择了我对面这个刚刚空出来的位置。这是巧合吗?
还是...我强迫自己把目光重新聚焦在眼前的《中国古代文学史》上,
但那些熟悉的诗词歌赋忽然变得陌生而拗口。我的余光不受控制地,
一遍又一遍地描摹着他的轮廓:他微蹙的眉头,他轻抿的嘴唇,他翻页时优雅的动作。
空气仿佛变得稀薄,每一次吸气,
都似乎能嗅到他身上淡淡的、像阳光晒过的肥皂水的干净气息。时间变得缓慢而粘稠。
我终于忍不住,假装抬头活动脖颈,飞快地瞥了他一眼。恰在此时,他也抬起头,
我们的目光在空中不期而遇。那是一双很深的眼睛,像蕴藏着星光的夜空,平静,
却有种吸引人探究的神秘。我的脸颊瞬间烧了起来,慌忙低下头,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蹦跳,
几乎要撞破肋骨。我听到他似乎极轻地笑了一下,那笑声像羽毛拂过心尖,痒痒的。
接下来的几天,他几乎每天都会在那个时间出现在我对面。我们从未交谈,
甚至连眼神接触都变得小心翼翼。但一种无形的、微妙的磁场在我们之间悄然形成。
我会因为他偶尔推过来说“同学,这个参考书你需要吗?
作而猜测他是否在意没有惊扰到我;我会因为他落在桌上的一张写满音符的废纸而偷偷收藏,
仿佛那是珍贵的宝藏;...这种无声的默契,这种靠近又远离的暧昧,
像藤蔓一样悄悄缠绕住我的心脏。我开始期待每一天的图书馆时光,甚至提前很久就去占座,
生怕错过了这场无声的“约会”。我对着镜子练习了无数遍微笑的表情,
设想如果他主动开口,我该如何应答才能显得自然又不失分寸。我的日记本里,
开始频繁地出现一个代号——“C”。转折发生在一个闷热的傍晚。天空阴沉沉的,
乌云低垂,预示着即将来临的暴雨。图书馆里的人比平时少了很多,
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。我正收拾东西准备离开,陈烁却突然开口,
声音低沉而清晰,像大提琴的弦音:“要下雨了,你没带伞吗?”我愣了一下,抬起头,
对上他关切的目光。我的背包侧袋空空如也,确实忘了带伞。我局促地点点头,“嗯,忘了。
”“我带了,一起走吧?顺路。”他说得自然而然,仿佛我们早已是相识已久的朋友。
那一刻,我的大脑一片空白。狂喜、羞涩、紧张、不知所措,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。
我几乎是机械般地跟着他走出了图书馆。刚踏出大门,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,
瞬间在地上晕开深色的水花。他撑开一把黑色的长柄伞,恰到好处地倾向我这一边。
我们并肩走在被雨水冲刷得锃亮的校园小径上,伞下的空间变得格外狭小,
我能清晰地听到他的呼吸声,感受到他手臂偶尔擦过我衣袖传来的温热。
雨水的气息混合着他身上干净的味道,形成一种奇特的、令人心安又悸动的氛围。
我们一开始都有些沉默,只听见雨点敲打伞面的声音和脚下踩过积水的声音。
“我注意到你很久了,”他终于打破了沉默,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温柔,
“你总是坐在那个位置,很安静,看书的样子...很专注。”我的脸又红了,
幸好有雨幕和渐暗的天色作为掩护。“是吗?我...我也注意到你了。
”声音小得几乎被雨声淹没。“我是音乐系的,陈烁。”他自我介绍道。“我知道,
”我脱口而出,随即感到更加窘迫,“我...我是中文系的,秦小雨。”他笑了,
笑声清朗,“秦小雨,很好听的名字。”就这样,我们开始了第一次正式的交谈。
从各自的专业,到喜欢的书籍和音乐,再到对校园某个角落的看法。
我发现他并不像外表看起来那么清冷,他幽默、健谈,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。
伞下的世界仿佛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,外面的风雨喧嚣都成了背景音。
我多么希望这条路可以长一点,再长一点。他送我到了宿舍楼下。雨势稍歇,
变成了细密的雨丝。他收起伞,头发和肩膀都有些湿了,却丝毫不显狼狈。
“谢谢你送我回来。”我低着头,不敢看他的眼睛,心跳依然很快。“不客气,”他看着我,
眼神专注,“明天...图书馆还见吗?”我用力点头,“见。”他笑了笑,
转身走入蒙蒙雨幕中。我站在原地,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拐角,
心里像是被什么温暖的东西填满了,涨涨的,甜甜的。那个夜晚,我失眠了。
脑海里反复回放着伞下的每一个细节,他的每一句话,每一个笑容。窗外雨声淅沥,
我却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。我相信,某种美好的东西,正在开始。
我甚至开始偷偷幻想,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。这种隐秘的快乐,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,
激荡起层层叠叠的涟漪。2、盛夏的交响如果说图书馆的初识是星星之火,
那么接下来的夏天,便是这火种燎原而成的、一场盛大而炽热的燃烧。期末考试结束后,
校园并没有立刻空荡下来,对于像我们这样选择留校度过一部分暑假的学生来说,
它呈现出另一种松弛而悠闲的节奏。我们几乎天天腻在一起。
陈烁带我走进了一个我从未深入了解过的音乐的世界。他不仅是音乐系的才子,
更是一个对音乐充满赤诚和独特理解的灵魂。他常常带我去他们系的琴房。
那是一座有些年头的红砖建筑,走廊幽深,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,也透着一股阴凉。
每间琴房都很小,隔音并不算太好,各种乐器的声音常常交织在一起,
形成一种奇异的、充满生命力的背景音。他的专属琴房在走廊的尽头,有一扇朝北的窗,
窗外是茂密的爬山虎,阳光透过绿叶滤进来,在陈旧的地板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光晕。
房间里弥漫着松香、旧木头和纸张混合的特殊气味。他会坐在那架有些年头的立式钢琴前,
修长的手指落在黑白琴键上。当他弹琴的时候,整个人会散发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光芒。
不再是平日里那个温和爱笑的男生,而是一个虔诚的、与音符融为一体的朝圣者。
他会为我弹奏肖邦的夜曲,旋律优美而忧伤,
像月光下静静流淌的溪水;他会弹奏贝多芬的奏鸣曲,充满力量与激情,
仿佛能撼动人的灵魂;有时,他也会即兴弹奏一些他自己创作的片段,
旋律青涩却充满真挚的情感。“这段,是那天在图书馆看到你低头看书的样子时,
突然想到的。”他弹完一段轻柔的旋律,转过头来看我,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。
我坐在他旁边的琴凳上,心脏被巨大的幸福和感动充斥着。我看着他专注的侧脸,
听着只为我一人响起的乐章,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不真实起来。
我会靠在他并不算宽阔却让人安心的背上,闭上眼睛,
任由那些音符像温暖的潮水一样将我包围。那一刻,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女孩。“烁,
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很了不起的音乐家。”我由衷地说。他停下演奏,握住我的手,
指尖还带着琴键的微凉。“小雨,你知道吗?以前弹琴,
更多的是因为习惯和所谓的‘天赋’。但遇到你之后,感觉不一样了。
清居爱吃肉
悟雪
哈里星星
我是大表嫂
我是你大表哥啊
云卷江河
财神爷的小蛋蛋
财神爷的小蛋蛋
海阔天宽
小胖胖哟